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> 第六百一十三章 辗转

第六百一十三章 辗转

第六百一十三章 辗转 (第2/2页)
  
  李谕说:“或许是一方面反对帝制,一方面又放不下与袁项城的交情。但他现在这么说,很明显就是不想让黎元洪出任大总统罢了。”
  
  梁启超说:“如果让袁世凯做过渡总统,此后再召集总统选举,将黎元洪排除在外,冯国璋自然能居于优势地位,这点小心思,我还是能看出的。”
  
  唐绍仪说:“说得很对,所以我在联合各地人士坚决反对他做‘袁世凯第二’。”
  
  冯国璋这一步棋走得挺不漂亮,声望随之一落千丈,——他确实不是搞政治的那块料。
  
  另外,这些北洋高层如今也真的开始四分五裂了。
  
  真正有实权的是段祺瑞。
  
  段祺瑞当上所谓的国务卿后,立马和袁世凯开始讨价还价,绝不做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,而要做有职有权的实力派人物。
  
  段祺瑞第一件事就是向袁世凯提出,把这两年的政事堂改成责任内阁,恢复民国三年前的政治体制,也就是法国政体的内阁制。
  
  袁世凯答应了。他已心灰意冷,能让的都让,只想做个名义上的吉祥物大总统,至少没那么大责任。
  
  他下令改回了国会和总理名称,并且由总理管理国务。
  
  第一步成功后,段祺瑞步步紧逼,让袁世凯把军事大权也交到自己手中,要求撤销总统府的大元帅统率办事处(就是以前蔡锷任职的部门),将办事处所管事务,下放到陆军部、海军部以及参谋各部。随后,段祺瑞又提出将拱卫军收归陆军部管辖的意见。
  
  老袁同志看了后非常难过,甚至有点“睹物思人”。遥想辛亥那年,他就是这么对清廷步步逼宫的。
  
  历史循环往复,才几年功夫,就轮到自己被别人逼宫了,现世报也没这么快的。
  
  梁启超说:“现在还没有结束,我会联合南方坚定立场,绝不能让袁世凯继续当大总统,他必须彻底下野!”
  
  唐绍仪说:“不仅你这么想,各国外交团都做出了如此决策,所以他必然要退位。”
  
  梁启超冷笑道:“袁项城绝对想不到,最决绝反对帝制的竟然是日本国。”
  
  李谕拱手道:“我要提前预祝两位了,新内阁成立,两位肯定都会位居要职。”
  
  唐绍仪说:“差点忘了,我还有事情找你。现在出口极为紧张,船只远远不够,疏才你和美国那边关系好,能不能协调过几艘船来运送货物?”
  
  “好事啊!”李谕说,“出口额已经这么大?”
  
  唐绍仪说:“我以前在海关任职多年,粗略估计一下,今年的关税增长了接近一倍,超过五千万两,这是个前所未有的成绩!”
  
  梁启超说:“我记得江南制造局也能造大船,甚至接到了美国订单,为他们造四艘万吨巨轮。”
  
  唐绍仪说:“远水不解近渴,它们至少还有一两年才能下水。”
  
  “我今天就给美方发电报,”李谕说,“如果他们坐地起价,咱们也相应抬高货物价格,反正哪里都缺货,咱们犯不着吃亏。”
  
  唐绍仪等人在和外国做生意时,还是有点拘谨。而李谕就没有任何思想包袱,该咋样就咋样,别想从我身上占便宜。
  
  唐绍仪又问道:“疏才在上海受委托管辖的两家德国工厂,现在的现金流在哪?”
  
  “唐兄放心,”李谕说,“钱都在上海的交通银行,没有流向德国。德国那边发来几次电报,催促我给他们打款,我就说战事胶着,银行无法开展业务。”
  
  唐绍仪高兴道:“疏才太有眼光了!照我看,新内阁十有八九会对德宣战,那时候还犯得着给他们钱?”
  
  “被唐兄看穿了,”李谕笑道,“现在德国的货物运不出来,日本的三井财阀也不止一次找我,希望给他们供货阿司匹林等药,我也一直压着。”
  
  唐绍仪说:“我知道上海一直有抵制日本的活动,但有些事不要太过激。”
  
  李谕说:“我自有分寸,不会完全切断。毕竟是商业活动,要是他们把价格提高一些,产能也不是没有。”
  
  梁启超乐道:“疏才对外时,越来越有奸商嘴脸。”
  
  李谕说:“药厂总归还是需要盈利,国内的售价已经快要压到成本线,我只能想办法从日本人手里挣点钱。”
  
  唐绍仪并不反对李谕的举动,只是再次叮嘱:“我和日本人打过多年交道,他们平素里鬼精鬼精的,非常会算计,想从他们手里挣钱可不容易。”
  
  梁启超在日本生活的时间远超两人,说道:“日本人确实奇怪得很,有时候很保守,有时候又非常开放,难以捉摸。”
  
  李谕随口说:“有些方面的确开放得可怕。”
  
  唐绍仪又说:“另外,疏才能不能办法在上海或者天津再建个汽车整车工厂,即便每个月只有几百辆产能也好。”
  
  李谕说:“整车厂确实比较难,如果不求大产能,倒是可以一试。”
  
  唐绍仪对李谕一直很有信心:“无线电这么难的东西你都带回来了,区区汽车厂何足挂齿。现在国内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,我观察了一下,每天要售出几十辆,汽车价格那么高,利润必然可观。”
  
  他可能并不知道李谕在汽车方面赚钱主要靠的是专利授权费。
  
  但目前国内确实有对汽车需求量上升的明显迹象。
  
  以京城为例,辛亥那年,整个北京只有个位数的汽车,而到了今年,已经至少有400辆。
  
  上海、天津等地则要更多。
  
  反正现在美国产业受英法公债刺激很旺盛,汽车厂又多,而且因为福特的崛起,不少小汽车厂几乎被挤垮。
  
  李谕估摸着可以直接买一个汽车厂搬到国内,成本虽然有点大,但用不了几年就能回本。
  
  而且还能培养一些相关的产业工人,将来必然有用处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