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 第八百六十四章 文彦博成了工商业鼓吹者

第八百六十四章 文彦博成了工商业鼓吹者

第八百六十四章 文彦博成了工商业鼓吹者 (第1/2页)
  
  元祐二年七月丁巳(初八)。
  
  今天天气不错,阳光和煦,微风徐徐。
  
  御花园内,花团锦簇,蝴蝶飞舞,群鸟翱翔。
  
  赵煦靠在凉亭中,看着孟卿卿带着狄蔷、文熏娘,在花园的菜圃里,采摘着今天要用的蔬菜。
  
  近来,赵煦和向太后的伙食,都被这三个小姑娘包办了。
  
  她们三个这两年在御厨那边,已经学到了不少厨艺。
  
  于是,赵煦也就渐渐的开始,让她们三个负责自己和向太后的日常饮食。
  
  到得如今,基本三餐和日常饮子,都是由三女带着她们的侍女们在负责。
  
  厨娘养成get!
  
  看着三个青春烂漫的小姑娘,在菜圃中提着菜篮子,愉快的采摘着各种瓜果蔬菜,听着她们欢快的笑声。
  
  赵煦顿感岁月静好,于是怡然自得的靠在特制的黄花梨打制的沙滩椅上,享受着阳光浴。
  
  如今,虽是盛夏时节,但,这皇城大内之中,因为有着大量水榭阁楼,松柏绿树以及宫阙殿堂,加上又是上午,故此并不算热。
  
  反而,在夏日的晨风吹拂下,赵煦有种微微暖熏的感觉。
  
  加上他年纪小,本来就嗜睡,渐渐的就开始眯起眼睛,打起了瞌睡。
  
  左右见此,默契的在他酣睡之地,围成了一个保护圈。
  
  一位位御龙直,竖起盾牌,为他遮挡阳光,同时,以便大宋的少年天子,可以睡一个舒服的回笼觉。
  
  不知睡了多久,赵煦听到了轻轻的呼唤声:“大家……大家……”
  
  他缓缓睁开眼睛,看向出现在凉亭外的冯景。
  
  “什么事?”
  
  “臣奉旨,来送明日的汴京新报与汴京义报……”冯景回答着。
  
  七月之后,他开始逐渐的参与到汴京新报与汴京义报的管理中。
  
  等到八月份,他就会卸下皇帝殿邸候的差遣,正式出宫就任‘提举汴京小报公事’这个完全由赵煦发明的差遣。
  
  自然的,他也就开始负责每天给赵煦送第二天就要发行的汴京新报、汴京义报,以供审核。
  
  赵煦嗯了一声,接过冯景送来的两份报纸的样刊。
  
  首先,赵煦看的自然是汴京义报。
  
  这也是他抓的最紧的报刊。
  
  没办法!
  
  汴京义报主要面向文人士大夫,其主要工作人员,基本都是聘用的落第士子、在野官员。
  
  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。
  
  文人嘛,很清高的,同时也都喜欢阴阳怪气、耍小聪明夹带私货。
  
  所以,赵煦经常性都得盯一下,以防止汴京义报的文人独走,给他来个大新闻。
  
  近期,因为正值舆论关键期,所以每次刊行他都要提前审核一遍。
  
  诸葛一生唯谨慎!
  
  小心,总归不是错!
  
  将明天要发行的汴京义报,拿在手上,细细的看了起来。
  
  头版的标题是——再论《苛政猛于虎》。
  
  署名作者是【灌水老叟】。
  
  赵煦看到这个署名,就笑了起来:“太师还真是个不老顽童啊!”
  
  文彦博,从司马康时代,就一直在持续向汴京义报供稿。
  
  一开始,他的马甲是伊叟。
  
  但傻子都能知道,这是他。
  
  所以很快他就换了个马甲叫【介休山人】,很快就被人扒了出来——朝中本贯汾州介休的,除了他还有谁?
  
  没办法,他又起了个叫【贝州居士】的马甲,结果第一天就被人扒皮了——文太师生平最快意的事情,就是平定贝州王则之乱。
  
  搞来搞去,马甲换了十几个。
  
  最后,定在了现在用的这个马甲上——灌水老叟。
  
  这个马甲,他好像已经用了两三个月了。
  
  虽然很快就被人扒出来了。
  
  但他却似乎没有更换的意思。
  
  “这老货,还真是有趣!”赵煦眯起眼睛,笑了起来:“就连拍马阿谀的姿势,都比其他人强上许多!”
  
  文彦博是什么时候换的这个马甲?
  
  赵煦记得好像是今年的五月份左右。
  
  而那时候发生了一个事情——赵煦在集英殿中,与伴读们在课后闲聊,顺便科普一些常识。
  
  比如说浮力、压力一类的现代知识。
  
  在科普中,难免需要举例。
  
  而在大宋,刚好有类似的故事,可以作为印证。
  
  比如说,司马光砸缸,可以用来科普压力。
  
  也比如说文彦博灌水,可以用来佐证浮力。
  
  嗯,司马光砸缸,现代人差不多是都知道的。
  
  但文彦博灌水,就相对冷门一些了。
  
  所谓‘文彦博灌水’,讲的是坊间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——传说文彦博幼年时,曾与玩伴们击球游戏,在玩闹中不小心将球击入一个洞穴,并卡在了里面。
  
  玩伴们想尽办法,也没能将球取出。
  
  这个时候,文彦博就突发急智,用水灌入洞中,球便自动浮出了洞穴,小伙伴们都惊呆了,从此文彦博聪慧之名,就传遍了十里八乡,广为人知。
  
  而在科普之余,赵煦也没改他爱开玩笑的性子。
  
  就分别送了些雅号给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。
  
  比如说司马光,就被赵煦送了个尊号——砸缸真君。
  
  这是因为他已经去世了嘛。
  
  哪怕开玩笑,也得尊重一二。
  
  对文彦博,他就没有这么客气了,直接笑称他是:灌水老叟。
  
  虽然说,在一般情况下,集英殿发生的事情,外界连点风声都是听不到的。
  
  可,有些时候,却会流出各种各样的故事、段子。
  
  尤其是,类似这种赵煦私下里和伴读们开的这些无伤大雅的玩笑。
  
  总会被以各种各样的方法,流传出去。
  
  谁泄的密?自然是不用说了。
  
  靠着这种手段,赵煦一方面,可以考验他身边的伴读们,看看他们的政治立场是否牢靠?
  
  上上辈子,吃过曾布的亏后,赵煦对身边的人的忠诚问题,就看的格外重。
  
  其次,像这种私下里的玩笑话,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,塑造出一个亲民形象的。
  
  会让汴京市民们觉得,赵官家和他们是一样的。
  
  都爱开玩笑,也都喜欢八卦别人的隐私。
  
  如此一来,就算将来赵煦做出什么坏事,他们也会自我安慰,自我麻醉自己——只是一时之错/犯了点官家都会犯的小错。
  
  这算是赵官家们的祖传技能了。
  
  从仁庙开始,每一代赵官家,都很擅长此道。
  
  比如说,仁庙传出去的那些‘宽仁故事’。
  
  什么吃饭的时候,吃到了沙子,因为害怕被别人知道,使御厨获罪,便若无其事的将沙子咽了下去。
  
  什么半夜肚子饿了,想吃烤羊肉,但因为害怕被人知道自己爱吃烤羊肉,导致宫中每天都特别为他准备烤羊肉夜宵,造成浪费,便忍着饥饿。
  
  类似这样的小故事,最鼎盛的时候,在坊间有上百个在流传。
  
  哪怕迄今,也依然有十几个被人在嘴上念叨。
  
  于是,尽管仁庙时,朝廷上下挥霍无度,宫中奢侈成风,外戚们嚣张跋扈,黄河屡次决口,地震不断,蝗灾四起,盗贼成风,大宋官家更是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。
  
  但很多人依然觉得,仁庙是个好官家!
  
  他尽力了!
  
  天下如此,不怪他!
  
  既然效果这么好,赵官家们,自然都是有样学样,每一代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故事,塑造自己的形象。
  
  而赵煦,比起他的父祖,有着一个他们所不能及的优势——他年纪小。
  
  只要持续不断的对外输出类似的小故事,就可以让百姓士民们,在心中形成‘官家是我们看着长大的’的情感。
  
  一个大家看着长大的孩子,是很容易得到人们的爱护与关心的。
  
  而当一个皇帝是被大家看着长大的时候,效果就更好了。
  
  可以这么说,只要赵煦不倒行逆施,搞得众叛亲离。
  
  那么,那些看着他长大的人,很多人都会自发的给他的政策辩护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