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二废太子(3) (第1/2页)
行宫内刚起火,康熙就警觉了,会不会是有人故意纵火?
等火势越烧越旺,根本扑不灭时,康熙就啥都明白了:太子从他意想不到的地方,抢先动了手。
先泼油烧行宫,再纵兵做乱,只要干掉了康熙,太子稳赢!
康熙想明白了太子的阴谋之后,第一时间就派心腹侍卫去找胤禑,让他控制住军队,不能妄动,免得自乱阵脚。
可是,行宫的火从一座宫殿,延烧到了五座宫殿,派出去的侍卫却一直没有回来。
康熙也是个明白人,越是混乱之时,他越不能离开行宫。
作为十几岁就有本事智擒鳌拜的老皇帝,康熙比谁都清楚,太子故意纵火,就是希望他逃离行宫,然后半道予以截杀。
相反,只要关紧宫门,康熙的身边有大批侍卫和护军,至少可以守一段时间吧?
就在人心惶惶之时,乌林在二十名全副武装的索伦骑士保护下,摸到了行宫的东门外。
康熙得知后,大喜欲狂,赶紧命人用大筐,把乌林吊上了宫墙。
危急时刻,宫门是万万不敢擅开的,康熙是老阴谋家了,不可能不懂这么浅显的道理。
“愉贝勒府首领太监,奴才乌林,恭请圣安!”
“起吧!”
明明情况已经极其危急,可是,康熙依旧冠服整齐的端坐于龙椅上,不见丝毫慌乱之色。
“说吧,外头是个啥局面?”康熙一边把玩着胤禑特有的红头腰牌,一边淡淡的问乌林。
跪在地上的乌林,重重的磕了个响头,异常沉稳说:“回皇上,我们贝勒爷命奴才来禀,他已经控制住了前锋营……”
口舌异常伶俐的乌林,活灵活现的描述了,胤禑斩杀察尔海及其护卫,控制前锋营的完整过程。
听说察尔海及其护卫,居然身穿甲胄,出来迎接胤禑,康熙还有啥不明白的?
察尔海真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!
察尔海和胤禑之间,谁忠谁奸,这个要命的判断题,非常考验康熙的政治智慧。
兵荒马乱之时,如果是胤禑擅杀察尔海,犯上作乱呢?
不过,康熙很快否定了这个可笑的想法!
道理其实并不复杂,胤禑和老四都是地地道道的孤臣,他们即使联手宰了康熙,也不可能登上皇位。
因为,太子、老八和旗主诸王掌握的实力,远远大于老四+胤禑。
胤禑兴兵作乱,必须同时砍死康熙、太子和老八,再和京里的旗主诸王决战,才有一丁点胜算。
这,实在是太难了,几乎不可能!
更重要的是,在京里的老四,只是从旁监视老三这个监国而已,手里并无兵权!
作为每天谋算人心的皇帝,康熙比谁都明白,胤禑真有这个本事,他就算是被砍死了,也一点都不冤!
胤禑起兵谋反,就为了替他人作嫁衣么?
以康熙对胤禑的了解,小十五显然没有这么蠢!
“乌林,小十五为何不提兵来护驾?”康熙已经基本判定,胤禑是忠臣,却还是习惯性的仔细盘问乌林。
“回皇上,我们爷说了,他只有暂时控制住前锋营不乱动的能力,若是主动带兵出营护驾,恐生不测之祸。”乌林碰了个头,进一步解释说,“皇上,我们爷还说,他手里只有五十名护卫,能够控制住前锋营,实属侥天之幸。至于,骁骑营和护军营,鞭长莫及,实在是顾及不到了。”
康熙仔细琢磨了一番,已经可以断定,胤禑依旧忠于他。
傻子都知道,等到天亮之时,就很容易分清楚敌我了。
到那个时候,只要康熙还活着的消息传至各军,则逆贼必败!
就算是大混战的八王之乱,司马衷那个众所周知的傻子皇帝,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。
更何况是,亲政了四十几年的康熙呢?
“衡臣,你怎么看?”康熙扭头问张廷玉。
张廷玉的心思,异常之缜密,做事一向滴水不漏,从未出过错。
康熙带着张廷玉在身边,一起听乌林的禀报,目的就一个:找出任何可能的破绽!
“回皇上,臣以为,当务之急是,帮十五阿哥全面控制住前锋营。只要前锋营稳了,整个局面也就明朗了!”张廷玉不愧是大清第一机要秘书,他一张嘴,就点明了最要害的环节。
康熙心下大定,随即下了决心。
“衡臣,拟旨。”
张廷玉赶紧跪到了一旁的小几子前,提笔在手,按照康熙的意思,拟了一道旨意。
康熙看了之后,一字未改,掏出腰间的那方小玺,沾了朱砂,亲自盖了印。
“衡臣,朕给你五百名护军,护送你去前锋营。”
康熙此话一出口,张廷玉马上小声提醒说:“皇上,您乃是万乘之尊,身边的扈从,绝对不能少。”
“衡臣啊,只要前锋营不乱,大清就还是朕的大清。你带着五百护军过去,只要见到了小十五,朕才能安心。”
康熙不是司马衷,他让张廷玉带人去前锋营,给胤禑提供武力支持,才是当下最大的大局,比啥都重要!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