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真正的王上加白 (第1/2页)
老四特意在府内大湖的画舫上,摆下了盛宴,打算好好的招待胤禑一番。
胤禑到的时候,就见老四和老十三,都在画舫内等他。
除了他们之外,还有戴铎和一个陌生的中年人。
见胤禑来了,老四起身相迎,笑吟吟的介绍说:“十五弟,我替你介绍下,这是福敏,字龙翰,出身于镶白旗满洲的富察氏,现为我府上的西席先生,教弘时读书。”
“奴才福敏,请十五爷大安。”
“起吧。”
胤禑心里有数,老四的藩邸旧人,真正获得重用的就三个,一是年羹尧,另一个是福敏,还有一个是傅鼐。
其中,福敏,一直作为翰林院的大笑柄,闻名于整个京师。
翰林院庶常馆,六年内的满汉两考,福敏俱不合格,被今上亲自下旨,革退庶吉士,以知县待选。
至于戴铎嘛,呵呵,老四登基后,这家伙因未受重用,居然私下里和年羹尧发牢骚,抱怨老四有眼无珠,不识金镶玉。
结果,年羹尧真没惯着他,径直写密折,把他卖了。
雍正气得浑身发抖,随即命年羹尧,果断处置了戴铎。
老电视剧里,老四在柩前即位之后,第一件事就是回王府,准备杀了知道得太多的邬思道。
这个邬思道的原型,便是戴铎。
正史里边,老四根本就没见过邬思道,只知道,他是河南巡抚田文镜的智囊师爷,顺嘴问了一句:邬先生,安否?
老十三只是和胤禑相视一笑,并未主动搭讪。
只要彼此有默契,又何必碍眼的搭讪呢?
表面关系远一点,反而更方便替对方说话。
落座之后,胤禑一看,席面上,全是珍稀难得一见的野味。其中,尤为难得的是,居然有两只炖熊掌。
旗人的席面,只要上了熊掌,就是最顶级的盛宴。
平时不喝酒的老四,今天也很是高兴,硬拉着胤禑,连干了三杯。
胤禑兼管了步军衙门之后,正好震慑住了隆科多那个反骨仔。
以老四的卓越见识,呼啸间可聚三万兵的步军衙门,无论怎么强调其重要性,都不算过分。
胤禑和老四的感情,那是深得没话说了。
不客气的说,胤禑掌握的兵权,就是老四的囊中物,他有绝对的信心。
且不说别的了,单说胤禑是汉女所出的皇子,就足以让老四彻底放心。
大清是八旗的大清,这个是旗主诸王们的集体共识。
清初三帝,皇太极的亲妈孟古哲哲,是地地道道的叶赫那拉氏。福临的亲妈庄妃,出身的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,既是蒙八旗的核心,也符合满蒙一体的既定国策。
康熙的郭罗玛法佟图赖,不仅是大清的原始股东,还是正儿八经的正蓝旗汉军都统,妥妥的八旗自己人。
胤禑的亲妈密妃,至今没有抬旗,只因,康熙担心彻底激怒了旗主诸王。
在旗主诸王,尚控制着几百个牛录的当下,康熙即使贵为皇帝,也不敢违背祖制,让汉女之子,继承大统。
说白了,康熙真传位给了胤禑,八旗内部必然会展开惨烈的内战!
到时候,被严重削弱的八旗力量,再无可能压制住上亿的汉人了。
当初,李二凤真的很喜欢吴王李恪,却因为身边重臣的集体反对,而无法传位给他。就因为,李恪的生母杨妃,是杨广的女儿。
大唐推翻了大隋,转个身子,居然让杨家的外孙坐了江山,这简直是叔叔可忍,婶子不可忍!
另外,多尔衮和豪格争夺大位之时,为啥最终便宜了福临呢?
逻辑很简单,谁都不服谁,但是,谁都吃不掉谁。如果硬刚到底的话,那就要八旗内部大肆火并了!
当时的八旗,总共才多少人?
一旦内战了,别说入关了,建州老巢都难保。
客观的说,只要密妃不抬旗,胤禑就是老四绝对信任的好弟弟。
席间的气氛甚好之时,戴铎忽然语出惊人:“我们爷有十三爷和十五爷的鼎力相助,天下唾手可得!”
胤禑赶紧把头一低,心里暗骂,熊掌都堵不住嘴,活该被老四弄死!
老四毕竟是用人之际,不方便当众训斥戴铎,便冲福敏丢了个眼色。
福敏接到信号后,轻咳了一声,说:“今日,痛饮美酒,品尝美食,只谈风花雪月。”
可是,戴铎居然没听出福敏的委婉警告,再次大放厥词。
“奴才以为,太子的再次被废,就在眼前了!”戴铎很想努力表现一下卓越的见识,以获得老四的青睐,故意屡有惊人之语。
胤禑为了掩饰尴尬,故意抓起一根大骨头,凶狠的猛啃。
实际上,若不是福敏在座,戴铎的妄言,听听也无妨。
这年头的各大王府里,哪家的谋士,不说几句犯忌讳的话?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