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不能嘴贱 (第1/2页)
“请十五爷大安!”
从乾清门开始,一直到乾清宫的西暖阁前,沿途侍卫们的请安声,都比平日里响亮了许多倍!
胤禑心里有数,这是感激他,救了他们的性命和前途!
宫里的侍卫们,其实也分三六九等。
真正宗室或是八大姓出身的侍卫,比如说,诺罗布、雅尔江阿、隆科多等人,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。
绝大部分侍卫,虽然出身满洲,却也仅仅是军功勋贵家族而已。
在外头,军功勋贵家族的子弟,显得很值钱。
但是,和皇太子偷了皇帝女人的盖世丑闻相比,那就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了。
别的且不说了,就算是胤禑本人,也不乐意看见太子赤身露体的丑态。
胤禑和太子之间,抬头不见低头见,那多尴尬啊?
听说胤禑来了,康熙第一时间就召见了他。
胤禑进屋的时候,康熙的腿上坐着精灵古怪的老十八。
“臣儿胤禑,恭请圣安。”
“起吧。”
“差事都办妥了?”康熙抱着老十八,含笑问胤禑,仿佛昨晚的丑闻从未发生过一般。
因老十八在场的缘故,胤禑含糊其词的说:“回汗阿玛,臣儿出宫了一趟,都料理干净了!”
胤禑带着那么多的侍卫和护军出宫,康熙怎么可能不知道呢?
“嗯,你着实辛苦了,给假十日,赏畅春园骑马。”
“谢汗阿玛恩典!”
上次,康熙赏的乾清门前骑马,那太过张扬了,胤禑根本就没胆子享受这种特殊的待遇。
但是,畅春园就不同了,规矩比宫里,松了何止十倍以上?
赏畅春园骑马,对管理内务府的胤禑而言,比给他五十万两银子,还要实惠得多。
自从畅春园修好了之后,一年的四季之中,康熙有一大半的时间,都猫在畅春园内。
剩下的时间,康熙就领着心腹重臣们,去热河避完暑,接着去木兰围场打猎了。
不夸张的说,一年十二个月中,康熙待在紫禁城的时间,满打满算,不超过一个半月。
父子两个,很有默契的都不提太子的丑事。
这种天大的丑闻,只要康熙不提,即使胤禑的脑袋被门夹了,也不可能提。
康熙猛夸老十八的聪明好学,胤禑心里明白,这是变相夸他,既忠且孝,知道替君父大大的分忧。
谈兴正浓的时候,胤禑的肚子,不争气的咕咕直叫。
康熙一想,从昨晚开始,到现在的时近正午,胤禑只怕是粒米未进吧?
“梁九功,先给你十五爷拿两个饽饽,垫垫肚子。”康熙抱着老十八说,“今天啊,咱们爷儿三个,去外头吃饱了喝足了,一起听戏去。”
“嗻。”
胤禑心里明白,康熙的慈父情怀,在太子那里遭遇了重创,这是打算从他和老十八这里,想方设法的找补回来。
父子三人,溜出宫去后,找到了前门外的马记打卤面。
打卤里边,木耳、蘑菇、五花肉切薄片、配上干黄花,甩上一个鸡蛋花,来点切薄了的鸡胸和鸭胸,再加点爽口的玉兰片,最后再倒点卤虾油,您猜怎么着,那就是一个讲究,那就是一个地道啊!
父子三人,除了老十八年纪小,食量有限,只吃了半碗之外,康熙和胤禑各吃了两碗很扎实的打卤面。
令胤禑没有想到的是,五十多岁的康熙,居然把老十八没吃完的残面,也给吃光了。
擦嘴的时候,康熙打着饱嗝说:“我比廉颇还差得远!”
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的名典故,只要在尚书房读过书的皇子们,谁还能不知道啊?
胤禑心里有数,康熙的意思是,别看他已过知天命之年,不仅能吃两大碗打卤面,还能夜御十女。
实话说,大清的前四帝,由于常年挽弓骑马,身体素质肯定比前明的绝大部分皇帝,要强出很多!
美中不足的是,康熙的饮食,以大鱼大肉高碳水为主,诸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胆固醇,甚至是高血糖,恐怕都有了。
更重要的是,康熙轻微中过风。虽然持续的骑马运动,中风的症状有所缓解,但是,中过风就是中过风,不可能完全恢复如初。
父子三人,吃饱喝足后,先依了老十八的要求,去茶楼听评书。
康熙对于北京城,比胤禑还要熟悉,他领着儿子们,七弯八拐的就找了家古香古色的茶楼,径直登上了二楼的雅座。
“哟,黄三爷,您可有些日子没来喝茶了。”亲自来接待的大掌柜,一边请安,一边大声吆喝道,“爷三位,上等的撇沫,八分烫水,沏三碗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